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是1999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由创办于1950年的国家级重点中专——咸阳机器制造学校改制升格的省属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是西北地区首家由教育部批准改制升格的高职学院。2010年1月,与陕西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合并组建成新的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2005年学校在教育部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中被评为“优秀”,2011年被教育部、财政部确定为“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2019年跻身国家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并入选教育部、财政部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建设单位A档(全国前十)。学院面积1160余亩,校外教学用地1200亩,现有教职工1210名,全日制在校生22000多人,开设涵盖装备制造、电子电气、工程材料、信息技术、财经商贸、公共事业、物流管理、工民建筑、纺织染化、服装艺术等十大职业门类87个专业及方向。
经过70多年的办学积淀,学院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办学条件明显改善,办学水平不断提高,综合实力极大增强,社会声誉显著提升。学院已发展形成了全日制高职教育和成人教育、短期培训相结合,工、经、管、文、外类专业协调发展的办学格局,初步实现了办学水平、人才培养质量、办学效益的“三提高”,完成了“评估优秀、国家示范、内涵提升”的“三跨越”,踏上了“引领改革、支撑发展、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新征程!
2023年5月5日咸阳军分区在我校隆重举行优质兵员储备基地授牌仪式,是对学院办学规模、师资力量、专业实力的充分肯定和认可。
2023年6月,学校正式开始拟定方案,并对现大一大二有意参军的学生进行摸底,7月,按照方案推进“预征班”住宿和训练场地的软硬件设施建设,做好组建前的各项相关准备工作,9月,对有意向参军的2021级学生进行身体初检排查,遴选应征意愿较强学生,并于9月完成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首批96名预征学生建班工作,具体实施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强军思想为引领,深入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自觉担负助力国防军队建设的政治责任和历史使命,全力推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兵役法》在学校创造性落实。
二、组织领导
在学院党委的统一领导下,成立“预征班”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贺天柱党委副书记
副组长: 郝军 学工部部长
成员: 张圣贤 教育管理科科员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崇文楼401室(征兵工作站),负责日常管理工作。
三、目标定位
“预征班”是学院按照一定程序,遴选应征意愿强烈、政治思想过硬、道德品行良好、身体素质健康的在校大学生。参照“国防生”模式,通过集中管理、训练教育,全面打牢入伍根基、提高入伍适应能力,为国家部队征兵实现精准征集、科学征集储备优质兵源力量。具体目标达到“六化” 要求:
(一)人员选拔精干化。按照梯次健康发展要求,坚持入伍一批、新增一批的原则。“预征班”人员主要从思想端正、应征意愿强烈的大二学生中挑选,按照90-120人左右的学生规模建班。入班程序按照个人申请、各二级学院推荐、政治审查,综合素质评定以及严格的兵役体检进行审定。审定合格后签订《毕业应征入伍承诺书》。挑选时间一般在大二第一学期,也可视情况中途增补符合条件的学生,但需在每学期开学时进行增补。
(二)场地设施配套化。“预征班”按照集中居住,参照军队一个连队的模式建设,全部进行挂牌,设立专门的生活训练区域,根据人数确定宿舍数量,宿舍按照军队化设置(含床体、被褥、床单、洗漱用品、衣柜、墙体宣传要素等),致力于建设要素完整的国防教育“微型基地”。在学校现有军事体育拓展场地基础上,规划增加部分训练器材设备并定期进行维护。
(三)训管人员专业化。“预征班”训练管理由1名连长,1名副连长,1名政治指导员(辅导员)和3名排长负责。其中连长由学生处和区武装部协商确定。政治指导员(辅导员)由学生处确定,1名副连长,3名排长,6名班长(教官)由学校学生处在战旗示范班退伍学生中选拔,确保熟悉军队管理模式和入伍新兵快速成才方法,会做思想工作,会针对学生专业、特长等制定和实施军队人才培养计划,并有较强的军事教育训练和统筹管理能力。在预征学生中选择综合素质好、作风纪律硬、具备一定组织指挥能力的学生担任副班长,负责协助“预征班”日常训练管理。
(四)管理模式规范化。建立统一的“预征班”学员管理档案,按照军队化要求,对入伍意愿、身体条件、政治条件、日常表现等进行动态跟踪记录,实行全程考核淘汰机制,及时淘汰不坚定、不合格人员,递补合格的积极分子入班。
(五)教育训练军事化。设置“预征班”军事训练教育科目选修学分(20学分),课程包含军事技能体能、军事专业理论、国防安全教育、兵役政策法规等,结合实际组织专家讲座、时事评论、老兵宣讲、竞技对抗等活动。着力培养学员正确的国防观念,强化报国意志,端正入伍动机,提升入伍适应能力。
(六)运行机制感召化。坚持把大学生征兵工作纳入人才培养计划体系和就业计划体系,紧紧围绕“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主旋律,教育引导学生坚定理念信念,涵养保家卫国的坚强意志,砥砺矢志报国的奋斗精神,自觉担当起民族复兴大任,激发学生国防意识,营造校园军旅文化浓厚氛围,实行浸润式文化教育,使军旅元素在校园内触可及、眼可见、耳可听、学可会,成为潜移默化的无形力量,感召、影响和带动广大学生积极参军,投身国防,建设国防。
四、保障措施
(一)住宿保障。按照集中居住要求,由学生处、公寓管理中心协商承办,选择一栋公寓一层作为预征班宿舍(以实际为准),建成统一的床铺、衣柜及其他住宿保障设施;统一购买军用被褥、床单、枕头以及洗漱用具;制作张贴国防教育有关宣传广告,营造军营氛围。
(二)训练保障。由战旗示范班优秀退伍学生负责日常训练和管理工作。训练场地、器材主要在学校指定场地基础上,按需求增补模拟枪支、模拟手雷、战术装具及其他训练装备。配备训练器材室,建立专门队列训练场。训练教育时间主要利用学生课余及晚自习时间进行。“预征班”学生参加训练教育、重要活动的时间如需在正常教学时间,由预征班辅导员按月向各分院报备,具体以“预征班”训练管理制度为准。
(三)经费保障。“预征班”基础设施建设及后续保障经费由学校学生处统筹安排。
1.建班经费、训练保障经费以具体建设需求为准。
2.“预征班”学生实施考核奖励,具体奖励办法另行制定。连长、辅导员按学院辅导员带班标准和要求发放补助。副连长、排长、班长等军事教官每人每学期按照1500元标准发放生活补助。
3.“预征班”学生人均发放军队正版07式迷彩服2套(春冬季各1套,含帽子、标志服饰),外腰带1条,07A迷彩鞋1双,17作战靴1双,洗漱用具1套(含脸盆、毛巾、口缸),床铺用品1套(床单、被套、枕套、被褥、枕头、床垫),人均约1500元,具体以实际价格为准。
4.其它活动经费视情况向学校申请。
(四)政策保障。“预征班”学生享受优先体检政审、优先选择兵种、优先定兵等,预征班学生入伍通过率确保达到90%以上。大一新生有参加“预征班”意愿的学生,经第一学期考核优秀(考核办法另行制定)、入伍意愿非常坚定的、经个人申请并签订《入伍协议书》。制定“预征班”学生入伍专项学分,实行专项学分充抵相适应学分。
五、相关要求
一是要提高思想认识。高校是国家征兵的主阵地,大学生是征集主体;做好征兵工作是国家赋予的政治使命,是促进学生就业的重要途径,是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抓好“预征班”建设,可实现兵源预储、关口前移,有利于掌握主动、提升效率。我院积极探索好“预征班”建设工作,并落实保障措施、形成建设成果。任务光荣艰巨,相关部门务必高度重视、亲自部署,主动给予保障支持,高标准完成建设任务,确保建设成果始终走在全省、市前列。
二是要不断探索创新。学校学生处要针对“预征班”入队选拔、教育训练、日常管理、考核评估等方面制定和不断完善相应的可行性措施,形成一套体系完整的经验制度。要结合征兵形势、毕业考评、入伍优先、优抚优待等方面拿出具体举措。要围绕建班初衷,掌握国防和军队发展趋势,积极探索培养军队实用型人才的经验路子。
三是要加强联动协作。各分院各部门要牢固树立大局观念,加强“预征班”建设过程中的密切协作,给予“预征班”教育、训练、管理方面的大力支持,积极配合学校学生处征兵工作站做好动员工作、完成预征对象培养计划。
七、特殊情况说明
为了进一步整合资源,学校战旗示范班采取“二合一”模式, 纳入“预征班”训练管理。“预征班”人员自动加入战旗示范班,经一段时间训练考核合格后批准入队,配发战旗班示范班迷彩服1套、夏季迷彩服1套,其中衬衫、归个人毕业后所有,其余需上交延用。